系統建設背景
1.社會形式
堅持行政推動與技術推廣互動、工程措施與農藝措施結合、水分與養分耦合、高產與高效并重的原則,加強分類指導,強化工作落實,又好又快地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
2.現狀需求
1.現代我國對農業灌溉技術節水方面十分重視,對節能方面的探究仍然缺乏。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田種植面積相當可觀。節能能提高效率,提高經濟性,有助于實現自動化、電氣化,應提倡節水、節能、高效一體化,實現農業真正意義上的自動化。
2.影響農作物生長環境的關鍵參數是土壤水分、土壤溫度、土壤鹽分、土壤PH、光照、空氣溫濕度,二氧化碳,光合有效,日照時數等,但這些關鍵因素即看不見又摸不著很難準確把握。
3.現有的作物生長管理是以種植經驗為指導,也就是一種普遍的種植規律,很難做到準確可靠,產量難以得到保障。
4.隨著種植業的不斷發展,市場調節失控,競爭越來越激烈,掌握準確可靠的種植數據,科學種植,提高產量與品質,勢在必行。
3.解決方案
1.針對農作物環境對象具有的多樣性、多變性、以及偏僻分散等特點,提出了一種基于無線移動通信和測
控技術的遠程數據監測控制和信息發布系統方案。
2.建立覆蓋全省墑情與水肥一體化自動控制網絡建設。
3.加強土壤墑情、測土配方監測工作,統一監測技術和工作流程。
4.建立和完善縣域土壤墑情與測土配方評價指標體系。
5.加快土壤墑情與測土配方監測數據管理系統建設。
6.加強監測成果應用,建立水肥一體化*技術信息發布制度。
本系統的關鍵技術是通過智能測控制終端實現數據的監測、控制、傳輸、存儲,并為用戶提供瀏覽訪問和遠程調用。通過監測的數據設備可自動控制灌溉和施肥設備,也可以授權遠程手動控制相關設備。
智能墑情監測與水肥一體化管理控制系統概述
本系統基于智能化的傳感與控制邏輯,除部分兼容墑情監測功能外,還可進行區域水肥灌溉控制,根據區域內的土壤含水量實時信息進行自動化灌溉控制,甚至通過*控制邏輯在溫度與濕度之間抉擇灌溉動作以控制病蟲害。系統具備多達十六通道多重信號傳感器的數據采集能力,并可控制多達32路的繼電器開關設備。通過合理的管道與水源布設,一臺控制器即可實現一個小型灌溉區的自動化水肥灌溉與墑情節水操作,相比傳統的大田噴灌以及全部靠人工切換閥門形式的灌溉,即可實現節水灌溉,又可節省大量人工。在連貫性大田、區域性農場、合作社等灌溉應用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本系統除了具備自動控制能力外,還具備遠程計算機控制能力,以及短信查看與控制能力。即使足不出戶,也可掌握千里之外農田的信息并遠程實施灌溉等操作。
系統組成
1、數據監測與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
由無線傳感器和微電腦數據采集控制器(帶有GPRS/CDMA功能)的核心模塊組成。傳感器用于采集現場數據,并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將其發送到微電腦數據采集控制器,再由微電腦數據采集控制器經無線傳輸系統通過GPRS或CDMA網絡和INTERNET對接,將數據發送至遠程數據監控中心。
2、服務端數據接收存儲子系統
負責偵聽端口,判斷并識別數據采集終端發出的TCP Socket連接請求,如屬于合法數據則存入數據庫。
3、管理中心子系統
是運行在Web/Wap服務器上的一套網絡應用程序。采用B/S模式設計,用戶通過PC客戶端即可訪問,實現數據的實時顯示、歷史查詢、數據下載和數據分析、自動控制或手動控制等綜合功能。
1)前端數據監測部分
前端數據的采集是整套系統的前沿部分,是整個系統的基礎。系統將前端的作物生長環境參數等所有信息搜集。并使農業*能夠了解田間實時的信息。農業*可以通過各種終端如個人電腦、手機等實時了解農田信息。
2)網絡傳輸部分
網絡傳輸主要負責將前端數據采集部分傳送給服務器,并提供遠程終端訪問主服務器,是整個系統數據的傳輸通道。
3)監測控制部分
跟據監測到的數據通過微電腦自動控制器與用戶設定的灌溉施肥參數自動對比并控制相應的灌溉及施肥設備
系統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