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聯網概述
1、物聯網概念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形成一個關于“物聯網”的明確通用定義?,F階段廣泛認為是指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可管理的網絡。物聯網具有三個特點,即全面感知、可靠傳遞以及智能處理。
物聯網是互聯網應用的拓展與深化。物聯網不是重新建設一套平行于互聯網的系統,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所提供的信息高速公路,完成實時數據讀取、信息交換、遠程控制等特色功能。
2、物聯網體系架構
物聯網可分為三層: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
感知層包括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傳感器、終端、傳感器網絡等,主要是識別物體,采集信息,與人體結構中皮膚和五官的作用相似。
網絡層包括通信與互聯網的融合網絡、網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處理中心等。網絡層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于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
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技術的深度融合,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行業智能化,這類似于人的社會分工,終構成人類社會。
3、物聯網工作步驟
物聯網的工作步驟是首先通過標簽等對物體屬性進行標識,接著利用感應器和識別設備完成對物體屬性的讀取,并將信息轉換為適合網絡傳輸的數據格式。后物體的信息通過網絡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由處理中心完成物體通信的相關計算。這個過程是可逆的,信息使用者可以通過通信網絡指揮物體做出相應的動作。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和生活,達到“智慧”狀態。
二、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1、物聯網發展歷程及應用
根據物聯網技術水平、用戶需求和系統成熟度等方面的特點,業內普遍認為物聯網技術演進路線可分為信息匯聚、協同感知和泛在聚合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將會漸進式的發展,通過技術的發展來滿足不同層次的應用需求。
從應用發展角度來看,與技術演進一致物聯網也將經歷三個階段方能成熟:當前是典型應用的示范期,然后是規模增長期和全面發展期。在目前階段,普遍認為M2M(Machine to Machine)是物聯網主要的表現形式。M2M是一種以機器終端智能交互為核心的、網絡化的應用與服務,它與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目前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管理、環保監測、人員出入管理、倉儲與供應鏈管理等應用已在國內外小范圍內推廣應用,物聯網的雛形已基本形成。從互聯網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看出物聯網的發展也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技術完善與市場推廣的過程,我國物聯網產業尚處于初創階段,標準、技術、商業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還遠沒有成熟。
2、物聯網產業鏈
物聯網是在當前通信網與互聯網基礎上的發展延伸,產業鏈也與通信網和互聯網產業鏈類似,增加了部分參與者如RFID/傳感器制造商、傳感網節點制造商、物聯網運營商這幾個環節,如圖2所示。其中物聯網運營商是海量數據處理和信息管理服務提供商。在我國,有可能成為物聯網運營商的就是電信運營商。首先,電信運營商擁有固定和移動的通信網絡,可以很容易地采用系統集成商的解決方案來推出物聯網業務;其次,運營商有龐大的用戶群,這些用戶群必然同時也是物聯網物理信息的消費者,運營商完全可以建立一個公共的、按照行業劃分的基礎物理信息數據平臺,成為信息的提供者和分發者;再者,由于物聯網產業鏈較長,因此產業的聚合者和主導者的角色至關重要,而電信運營商在這方有的優勢。目前,國內物聯網的積極推動者當屬電信運營商,各大電信運營商不僅把物聯網看作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方向,更把物聯網看作是下一個“凈利潤增長點”。國內三大運營商紛紛加大對物聯網的投入力度,并已在有些領域涉足物聯網應用。
移動率先在無錫成立物聯網研究中心,緊接著電信、聯通也相繼在無錫成立物聯網技術重點實驗室和研究。綜合來看,目前移動在物聯網起步較早走在前列,并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電信和聯通在2009年政府大力倡導發展物聯網的前提下,目前均處于概念宣傳和部署應用試點階段。但電信對IPv6技術早有部署,目前已處在試商用階段。另外,電信擁有眾多的行業客戶資源,后期對發展物聯網將形成有利條件。而聯通相對其他兩個運營商而言,擁有成熟的3G網絡這將給物聯網發展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網絡。
三、物聯網產業機會分析
1、應用前景
隨著IC制造、傳感器、軟件、網絡等關鍵技術在各國的不斷發展,各國的物聯網產業規??焖僭鲩L,應用領域廣泛拓展。中科泛在與傳感網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壯表示“的物聯網到2015至2020年會出現產業萌芽。”業內預計未來十年,將廣泛運用于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等多個領域。近期來看,值得期待就是智能電網、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等。
到目前為止,物聯網發展已具備了一定的產業基礎,蘊含著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據美國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1。因此,物聯網被稱為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據賽迪顧問研究顯示,2010年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到2015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將給通信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2、產業機會
物聯網時代,海量數據傳輸和處理需求對傳輸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將促使運營商對現有網絡進行擴容和升級,這將給通信設備制造商提供難得的發展機遇。另外,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還將給通信芯片、RFID/傳感器產業、系統集成、電信運營商等帶來巨大的產業機會。從受益時間的角度來看,物聯網的發展首先受益的是RFID和傳感器廠商,接著是系統集成商,后是物聯網運營商。這是因為:、RFID和傳感器需求量為廣泛,且廠商目前了解客戶需求;第二、物聯網涉及眾多技術和行業,系統集成需求巨大,且系統集成商有可能掌控上游供應商;第三、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物聯網的應用將從行業垂直應用向橫向擴展,對海量數據處理和信息管理需求將隨之提高,同時也將凸顯物聯網運營商在產業鏈的重要地位。但從增長空間的角度看,增長大的是物聯網運營商,其次是系統集成商,小的是RFID和傳感器供應商。這是因為:、未來物聯網具有海量信息的處理和管理需求、個性化的數據分析要求的特點,必將催生物聯網運營商的需求量,且未來很可能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第二、系統集成的需求將遠高于目前電信網和互聯網的需求;第三、RFID和傳感器廠商由于核心技術掌握度較低,很可能形成完全競爭的格局。
四、結論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尚處于初創階段,標準、技術、商業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還遠沒有成熟,但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未來將成為我國戰略產業,將給信息產業及通信產業帶來眾多機遇和挑戰。物聯網時代,海量數據傳輸和處理需求對傳輸網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勢必將促使運營商對網絡擴容升級。網絡的擴容升級將帶動光纖光纜技術、接入以及骨干傳輸的發展,同時還將促進3G、4G以及其他無線技術的應用,為通信設備商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